欢迎光临莆田市共青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莆田共青团 >> 学习论坛 >> 正文
2013团市委学习资料第十六期
【发布时间:2013-11-25】【 】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社论: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

 

    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全会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确立这个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改革先易后难,更要攻坚克难;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我们必将能够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可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是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进行的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社论:风华正茂梦最炽

——热烈祝贺莆田建市30周年

 

秋风劲、秋声响、秋意浓。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莆田迎来了建市30周年。
  三十而立。从青涩到金色,岁月如歌,风华正茂。
  回眸过往——30年的征程,波澜壮阔;30年的巨变,沧海桑田。
  1983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务院批准成立莆田市。古府新市,揣梦前行,湄洲湾畔宏图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胼手胝足、迎难而上、追赶跨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兴化大地发生了深刻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30年来,我们面朝大海、弄潮逐浪,寻梦、追梦、圆梦,一程接一程,矢志闯前头。港口兴、项目火、产业炫,“年年好,节节高”,经济结构华丽转身,2005年经济总量首次摆脱了全省“老九”、跃居第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于2011年分别突破千亿元、百亿元大关,并在持续跃升;我们拉开框架、描绘美景,城区面积扩展到50多平方公里,是建市时的10倍,高楼林立、功能完善,水清岸绿、空气清新,不污染、不冒烟,还有一个蓝蓝的天;我们以人为本、释放红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市民腰包鼓起来,幸福指数攀升……一个个梦想,在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中变成了现实。
  承前启后,超越自我,今天的莆田,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而立之年再进发,正当时、逢其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东风,再掀莆田改革发展新画卷。一届接着一届干,“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经济翻番、港城崛起”、“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等一系列战略,累积了莆田腾飞的厚重基础;当前,在历史的新坐标上,奋起新探索、新实践、新作为,“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宜居港城”,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鼓点正激,催促闻鸡起舞,只争朝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迅速行动,顺势而为,拿出更大的勇气去改革、去创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具有莆田特色的各项改革,努力创造更多“莆田模式”、演绎更美“莆田故事”。眼下,正值年底,立足当前,谋划明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紧迫。高看一眼始能先行一步,审时度势方能把握主动。要立足莆田正处在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特殊阶段,找准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打造“电子义乌”、建设“海洋牧场”,就是我市立足实际、把握实情、着眼实效的改革创新重大举措,必须牢牢抓紧抓实,并深度拓展,打造成莆田增创发展新优势的着力之作、精彩之作、点睛之作,不断放大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协力,进一步廓清观念、创新观念、提升观念。“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重大临港产业是必由之路。没有产业,港口吞吐量就无从消化、快速壮大体量就无从谈起,但应该看到,这样并不深奥的道理,却并非人人明了。经过多年殚精竭虑、付出千辛万苦,一批广受外界瞩目的大项目好项目终于招来了,可就在这些项目落地仅差“临门一脚”的节骨眼上,一些人,甚至个别是“有头有脸”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犯了糊涂,失去了辨别力,甚至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所以,在理直气壮抓发展、干发展、促发展同时,需要不断开阔视野、开阔胸襟、开阔思路,跟上潮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莆田才能早日跻身全省经济实力“第二方阵”。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要更加注重民生。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更加有力地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给群众更多“稳稳的幸福”。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走过30年,再谱新华章。让我们在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用激情点燃梦想、用行动编织梦想、用智慧成就梦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共创莆田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十而立——写在莆田建市30周年之际

 

莆田,30年巨变。一座独具“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特色的美丽港城冉冉升起。图为昨日正午暖阳下的城北,宽敞的马路、成荫的绿道、即将落成的博物馆,与高楼林立的城区交相辉映,活力之城、魅力之城、朝气之城,让人油然而生自信、自豪。

 

风再起时,秋深意浓。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春天的故事”又一波震撼唱响时,今天,我们迎来建市30周年。
  莆田市30岁啦!
  三十而立。秋之季,壶公山下、木兰溪滨、湄洲湾畔,一幅壮丽画卷正铺展——
  东吴、罗屿、莆头作业区等深水码头连片开发,力争港口吞吐能力超亿吨;
  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风生水起,城市建设“一二三四五”纵深推进,央企、外企、民企项目投资总额将达5000多亿元;
  福厦、向莆动车纵横飞驰,“地无寸铁”已成旧谈;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如火如荼展开;
  ……
  30年风雨征程,30年春华秋实。置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一路负重前行,一路奋发图强,一路追赶跨越。有着“蒲草丛生、沧海桑田”历史的莆田,30年间,再次经历沧桑巨变。这座年轻的港口城市,在海峡西岸日益光彩夺目。
  
    三湾潮起
  
  一座城市的兴起,总有其独特的渊源。
  “沉七洲,浮莆田”。广袤富饶的兴化平原自海中衍生的传说,由来已久;不可多得的三湾资源——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地造天成。
  面朝大海,我市早有先贤投身经略海洋。唐代,就建有江口港和秀屿港;宋代,增加宁海港、枫亭港、吉了港(今东吴港)。而港湾后方,木兰溪滋养着莆阳大地,孕育了璀璨的人文奇观,赢得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更有海上女神妈祖,闻名五洲四海。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秀屿、东吴、涵江等港口一度荒废,不再喧闹。
  莆田建市,与这片蔚蓝色的港湾密切相连。
  1983年,伴随着湄洲湾的开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务院批准莆田撤地设市。莆田市应运而生。新一轮开海兴莆的大幕拉开。
  审视自身,我市海洋资源宛如一个未揭开红盖头的新娘:“港、景、渔、涂、能、岛、文”并具,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336公里,海岛岸线107公里,可开发港口岸线100公里。尤其是湄洲湾,宜港岸线59.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深水良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设想将其建成“东方第一大港”。
  显然,依山面海、人多地少、海岸线长,发展海洋经济、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是必然选择、必由之路。
  于是,开发建设港口、推动莆田发展,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景。
  1984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湄洲湾开发建设委员会,提出“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的思路;1993年,提出“挺进湄洲湾,加快建设港口新城市”的目标;1997年,提出建设“新兴港口城市”的口号;2004年,提出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发展方向;“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蓝图;2008年8月,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确定了“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之后这一战略升级为“以港兴市、产业强市”;2011年,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跨越发展、宜居港城”震撼出炉。
  今年,“奋力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深度开发湄洲湾、全面启动兴化湾、有效保护平海湾”的构想,闪亮登场!
  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发展的薄弱环节上,确定了湄洲岛、南日岛为重点帮扶岛屿,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海上建牧场”的思路,出台文件支持加快发展。湄洲岛如今已享誉遐迩,南日岛正跨上发展前台。“风行海西,鲍打天下”,不但大大提升南日岛的含金量,更赋予其蓄势崛起的正能量。这“经略”海疆的新谋划,已引起业内专家学者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热切关注。新一轮开发建设璀璨启幕。
  依海而为,踏浪前行。决策者不断思考,持续探索,发展海洋经济的脉络也越渐清晰。
  深秋,走在湄洲湾北岸各港区,处处可见大型机械繁忙作业,大型码头火热建设。2008年以前,这里只有1个万吨级多用途码头,而今已建成64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17个。
  今年初,东吴港区东1#、东2#泊位获准临时对外开放,进靠国际航行船舶。
  今年5月,由保利集团牵头投资150亿元建设的涵江滨海产业新区陆域形成项目开工,兴化湾南岸开发掀开新篇章。
  今年8月,莆头作业区1#泊位开港。
  今年9月,横贯东西的向莆铁路开通运营。随着港口铁路支线的加快建设,年底,向莆铁路首趟货运列车将直抵东吴港区,开启港铁联运新纪元,力促“港口货物走江湖,品牌产品过江东”。
  几代人的蓝色梦想,逐渐照进了现实。
  
    凤凰纷至
  
  一座城市的跨越,需要强劲的引擎。
  建市之初,基础薄弱,缺少资源,交通落后,百业待兴。
  发展才是硬道理。项目,正是兴市、强市不可或缺的基石和引擎。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面朝大海的莆田人意识到,必须敞开胸怀,海纳百川。
  1986年,我市列为对外开放城市。1988年,国务院批准我市为经济开放区。莆田成了开放前沿,迎接八方宾客。
  然而当时,招商何其难。许多亲历者感叹“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
  越是底子薄,越要项目支撑。愈是招商不易,愈要百倍努力。
  30年来,“项目带动”、“民资回归”、“项目是源、项目是势、项目是责”、“三维对接”、“坚持抓大项目好项目”、“没有今天的项目投资,就没有莆田的明天、后天”……一系列、一个个关键词深入人心。
  谋事无中生有、做事脚踏实地、成事报效桑梓,闯天下、赢四方的乡亲,走在了回归创业的第一方阵。据统计,目前在外莆商7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年创总产值达2万多亿元;海外侨胞150万人。其中,涌现出众多海外侨领、商界翘楚。
  1984年,在莆籍乡亲的注资下,我市第一家三资企业福祥塑胶有限公司成立。这些年间,以陈江和、黄廷方、林德祥、李文正等为代表的莆籍华侨带头回乡兴办佳通轮胎、湄洲湾火电厂、差别化纤维等。
  凝聚乡情、服务回归,诸多创新举措推出。1995年市委在北京设立首个驻外党支部,至今已成立107个驻外党支部;1998年我市在北京成立首家异地商会,至今在全国有46个异地商会。1998年首届世界兴安恳亲大会在莆召开,现已成功举办五届。近8年来,我市在全国各地举办了40多场推介会,签约项目3600多个、960多亿元。

 

    创造了“无医生医、无木生材、无金生金、无钢生钢”的莆商,将传奇在家门口续写。秀屿区2006年设立了我国首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仙游建起了古典家具一条街,秀屿上塘成了银饰之乡。
  “莆商——闽商之精英。无论走得多远,也始终不会忘记家乡。”在今年开春召开的莆商回归创业大会上,省长苏树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莆商具有“精、勤、俭、孝”品格特点。面对与会的上千名莆商精英,他提议播放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并请大家一起唱:回家的亲人请你留下来!
  省长的肯定、期许,在海内外莆商中广为传播,激起了强烈反响,提振了创业信心,点燃了新一轮回归激情。今年4月底,总投资35亿元的新安国际医院签约落地;已回乡投建ECO—城的香港莆田商会会长翁国亮计划建设大宋·莆阳城,总投资200亿元;金鹰集团总投资40亿美元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今年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今年11月1日正式启动填砂工程……
  而30年间,一批本土民企成长壮大。才子、三棵树、雪津、沃特、集友、闽中、众和等本土品牌享誉全国及海外。
  央企重磅进驻。2003年,中海油LNG落户莆田,拉开央企进驻我市序幕。目前共有国投、鞍钢、中铁、神华、保利等28家央企聚集发力。2012年度全市纳税大户排行榜上,央企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荣登榜首。
  眼下,“凤凰”纷至气象新,引领产业大变革。
  临港,金(钢铁及铁矿石)、木(木材及浆纸)、水(LNG及石油储备)、火(电力能源)、土(煤炭)等“五行”产业基地冉冉升起。国内存储能力最大的接收站、东南沿海最大的铁矿石专用码头、东部沿海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基地、全省最大的煤炭码头……一个个产业龙头高昂。
  城区,文化产业硕果飘香,“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国字号”花落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三年居我省各设区市首位,“一心两翼五基地十新城百大师”格局加快构建;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仙游)红博会上,仙游县又捧回了“中国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基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海西瑞士”倾力打造,2005年起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去年又上榜全省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莆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园区,“科技小巨人”生机勃勃。“电子义乌”悄然形成,在安福电商城,年轻小伙,几台电脑,轻点鼠标,就实现了“店铺很小、仓库很大、网络很畅、销售很远、附加值很高”。今年11月11日“网购狂欢节”,这里更是一派红火,当天总交易额2.5亿元,快递量42万件,同比均翻番,奏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悦耳乐章。
  而在山区,更加注重特色生态产业,“山区学利农”热潮兴起。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带来了发展的新气象、新景象。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市经济总量首次摆脱了全省“老九”的位置,跃居全省九设区市第七位。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建市之初的1983年增长了50.1倍,年均增长14.5%。
  财政总收入居全省排位由建市之初的第八位跃居2012年的第六位,增长了175.9倍,年均增长19.5%。
  工业总产值居全省排位由建市之初的第九位跃居2012年的第七位,增长了438.3倍,年均增长2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排位由建市之初的第九位跃居第七位,增长了1211.2倍,年均增长27.7%。
  可喜的是,2012年,我市有两个指标同时位居全省首位:一个是GDP增幅,一个是空气质量。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污染,不冒烟,还有一个蓝蓝的天。
  总量变大、位次上升,增速前列、结构更优,跨入全省经济实力“第二方阵”指日可待。如今,走出莆田,乡亲们更加自信、自豪。
  
    城乡共舞
  
  站在千年木兰陂望城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年年岁岁水自流,岁岁年年城不同。
  说起建市初的城区,不少“老莆田”却称是“农村版”的城市,没有大公园,没有红绿灯,也没有大商场。宽约20米、长不过数百米的文献路,是当时唯一的大马路,走到“田尾圆圈”,就算是城“尾”了。 
  规划先行,拉开框架,完善设施,大家开始精心雕琢这座古府新市。
  梅园路、荔城大道、东园路……一条条新主干道兴建,沿路一排排新楼崛起。

1992年,旧城改造拉开序幕。
  历经五次规划、一次可研、二度上马的曲折过程,1999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建设。目前,下游防洪一期、二期工程和三期荔涵段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结束了主城区河段不设防的历史,推动城市建设转向木兰溪时代。
  2006年, 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后塘片区启动改造。这一年,我市成功申办第十四届省运会,更是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以此为契机,建成“七馆六场一基地”体育场馆群,道路“白改黑”、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等一大批项目铺开。
  同时,伴随着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我市加大“三农”投入,卫生环境、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村道亮化等扎实推进,广大农村地区面貌也焕然一新。2008年7月,规划面积5.68平方公里的妈祖城开始填海造地,一座水上都市将在沿海乡村兴起。
  新时期,宜居成了热词。2010年以来,我市编制了《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宜居莆田建设规划纲要》。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建设宜居莆田的决议》。“要把建设滨海宜居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这句话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0年10月,木兰溪两岸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方案汇报会暨启动区开发投资意向书签订仪式举行,亲水的“一溪两岸”开发亮丽登场。万科、万达等巨头进驻,玉湖新城、万达广场、联创国际广场、正荣·时代广场、文献步行街等城市综合体正在加快建设,带来全新的业态。
  城市要建更要管。今年,内河、两违、交通三大整治展开。“两违”零增长;25亿元投向了治理200公里内河,实现河库连通、源清水动、滨水绿廊;市民文明出行意识明显增强。理顺城管体制,整治施工现场,拆除违法户外广告,加强渣土车监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软实力在提升。2011年,我市首次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今年9月底,张涵、张辉、刘元飞莆田英雄三兄弟,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为我市市民首次获该项殊荣。
  城乡发展更大的契机来自去年盛夏——省委、省政府出台《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是我市建市以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莆田发展出台的第一份重要的综合性文件。
  在华亭涧口、榜头坝下、东峤上塘等村居,“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工作给这里带来巨变。
  围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坚持与生态环境、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相结合”、“形态田园化、生活都市化、福利均等化”、“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诸多城乡建设新思路、新路径,展现出一幅让子孙后代“有田可耕、有水可喝、有业可兴、有海可游”的恢宏图景,引领奋进,引人遐想。其中,无不体现着生态文明理念。
  一棵古树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在城市中心,我市划出了60平方公里作为“绿心”,把6万亩的荔枝树保存下来。
  “莆田历史上叫荔城,正如郭沫若讲的‘荔城无处不荔枝’,如果荔枝没了,那荔城的生态之脉、生态之魂就荡然无存”、“一个城市改造完后,结果迷失了来路,也迷失了我们未来的去路,这是最悲哀的一件事情”、“注重城市记忆传承,彰显传统DNA”…… 如今,小到古树、古砖瓦、传统技艺,大到溪流、海湾、山峰,我市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态度坚决,大手笔挥洒,“一心为源、二岛添辉、三湾环绕、四水相依、五山簇拥”城市发展格局正精心构建。
  目前,莆田城区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是建市时的10倍;常住人口由5万多人增加到53万人。30年来,旧城改造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新建物业管理小区189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夜景工程、园林绿化、供水供电等设施日臻完善。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日新月异、清风明月,港城愈发靓丽,吸引了《妈祖》、《金刚王》、《骄阳似我》、《莆田故事》、《台北来信》等多部影视剧在莆拍摄。
  走在千年绶溪畔,新建成的绶溪公园水清岸绿。市民休闲散步,谈笑风生。“鸟飞鱼跃随双棹,云影天光共一舟”,莆田没有辜负郑纪500多年前对家乡的赞誉。

 

民生“红利”
                           
  “宜居”、“幸福”,体现的正是城市的温度、民生的厚实。
  30年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收入:3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3.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9.9倍。
  ——保障:推行就医就诊、社会保障“一卡通”。去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7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合人数260万人,参合率99.98%,居全省首位。2010年,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九五医院晋升三甲医院。之后,两大医疗集团组建,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1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分别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统一。
  ——出行:福厦、向莆铁路开通,港口支线年底通车;福厦、莆永建成通车,沈海高速复线、湄渝高速抓紧建设,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总长263.35公里;“三纵一横三联”国省公路干线网络日益完善;先后建成仙港、城港、荔港等“七纵八横”疏港道路,总长度达633公里,公交线路不断延伸;莆田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海陆空大进大出的通道正在打开。
  ——教育:全面实现“双高普九”,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2002年,教育部批准成立莆田学院,我市有了首所本科大学。今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学城的选址,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将整体搬迁。
  ——文体:成功举办福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之后又举办了第五届亚洲体操锦标赛、全国射箭冠军赛等20多项国际、国家级赛事。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基本建成,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成为全国典型,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居住:全市已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近8000套,今年还要新建2300套。
  发展为民、民生为重,是30年来不变的情怀。我市切切实实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连续多年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1999年始,每年实行市领导直接挂钩、捆绑资金帮扶老区贫困村。
  2006年,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唯一在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公开向全市人民承诺:2007年底,全市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当年底,承诺如期兑现。
  2008年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至2010年底基本完成。
  2010年8月,东圳库区畜禽养殖场整治硬仗打响,短短20天内,常太镇40多万平方米的畜禽养殖场全部完成拆除,保障市民饮水安全。
  许多南日岛居民至今还记得这个日子——2007年11月8日。那天,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通水庆典仪式举行,岛上军民从此喝上梦寐以求的洁净自来水。
  而今夏,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
  财力更多地向农村基层、老少边岛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发展的“短板”将进一步补齐。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诸多利民惠民的政策接连出台,改革试验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春风化雨润心田,件件实事暖民心。莆田努力向幸福转身。
  
    海峡放歌
  
  “妈祖信仰等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些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福建考察时指出。
  莆田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两地分别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传播地,不仅乡土近、乡音熟、乡情浓,而且缘相承、心相通、愿相同。
  妈祖文化是我市独具特色的人文优势,30年来,我市大力发挥这一对台优势,与台湾地区在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创出了许多名载于世的先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两岸隔绝的情况下,就有台胞蔡辅雄、谢铭洋等冲破重重阻力,前往湄洲祖庙进香。1987年,台湾大甲镇澜宫17位信众绕道日本,前来祖庙参加“妈祖千年祭”,开启两岸文化交流破冰之旅。1989年,台湾宜兰240名信众乘船直航湄洲进香,开创了两岸隔绝之后直航的先河。
  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接受信众千万人次朝拜,产生巨大轰动。2002年5月8日至12日,湄洲妈祖金身首次从海上直航巡安金门5天。
  2006年,妈祖祭典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妈祖信俗申报“世遗”成功,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搭建起更广的交流平台。1994年至今,成功举办15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并于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节庆活动;2009年至今,成功举办5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湄洲岛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入选“世界节日活动之城”。 
  莆台交流规模逐渐扩大。2008年“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中,台湾地区115个宫庙600多名信众参加。2011年6月,台湾148家宫庙近千名信众来湄洲谒祖进香。今年6月,台湾千尊妈祖像来湄洲谒祖进香。
  莆台交流不断向基层延伸。2009年11月,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次巡安兴化,参加此次活动的台湾300多名信众与江口当地村民们在乡间村头面对面互动,闽台基层民众直接交流掀开新的一页。2011年以来的妈祖文化活动周期间,都有台湾信众组团到我市基层参观,走村交友。语言相通、信仰相同,文化同根同源、交流毫无障碍。
  一水相连,莆台合作也更加密切。
  1987年,首家台资企业落户莆田,掀起了台商来莆投资创业的热潮。截至2012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58项,现有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214家。
  2009年5月,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入园台资“农字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0家。
  合作好上加好,同胞亲上加亲。
  在湄洲祖庙山,许多台胞会聚集在1990年建造起的巨型妈祖石雕像前拍照留念。在海峡彼岸的北港朝天宫,也有一尊同样的石雕像。两者隔海深情相望。
  当前,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阔步前行,莆田正努力在促进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十年的强市梦,三十载的奋斗路。莆田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有效提升,可圈可点的大事还很多——
  1988年,中央确认以莆田为中心的闽中游击区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一块独立游击区。
  1991年,西天尾镇林山村林泉院被确认为南少林寺遗址
  1992年,后海围垦竣工,时为全省最大围垦工程。
  2003年,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一办三中心”;2009年8月,整合提升为市发展服务中心。2012年,我市行政办事效率指标居全省第一。
  2005年以来,探索建立了多元调解衔接新机制,在全国推广。
  2006年,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以海峡两岸为中心的工艺品专业展会。
  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我市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2013年,莆田市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秋之收获、秋之畅想、秋之希望、秋之召唤。走过30年,未来更可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发展金木水火土、城市建设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努力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的宜居港城。”市委书记梁建勇这样强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本利莆利民之心、行利莆利民之政,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莆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市长翁玉耀如是要求。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
  乘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东风,肩驮责任使命,全面深化改革,矢志开创新局,莆田再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