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莆田市共青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莆田共青团 >> 学习论坛 >> 正文
2013团市委学习资料第五期
【发布时间:2013-04-12】【 】   【打印】   【关闭

袁岳:社会创新管理的新思路

编者按:8月11日下午,团中山市委、中山市青联举办的第六期中山青年大讲堂在全球通大厦举行,本期嘉宾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为来自基层团委(团工委)、青年社团以及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的青年代表作了题为《社会创新管理的新思路》专题讲座。团市委还聘请袁岳博士担任第10位中山市共青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市青少年导师)。现将袁岳博士讲座主要内容刊登如下:

一、什么是社会创新管理

今天要去从事社会管理,不是我们去管社会,我们需要找到激发社会潜在能量的途径,使得很多社会的基本面,由社会去管理,社会管不了又必须得用公共权力去管理的,它应该由政府来管理。一个社会如果它自身丧失了综合管理功能,政府就算尽力去做,其实也管不过来。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社会创新的管理。社会创新管理不是用新的方法控制社会,而是用新的方法把社会管起来。这是社会创新管理很重要的两个基本特点:第一,要充分发挥社会的潜力,去管理社会事务。第二,要充分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标准,来实施公共管理。

勒庞先生是欧洲著名的群体心理学家,他说,每100个人中间,总是会有1个人愿意帮人家张罗的,有4到5个人是会跟着这个人张罗,有70个人看到有人张罗就愿意来看热闹,有20个人看到有人找事就来说风凉话,有5个人看别人搞事就要坏人家事。这是人的一种常规存在形态。

社会管理的关键在于一群人中间,我们要找出那1个和那4到5个人,如果我们能发掘出这样的人,我们就能够管理社会。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来说,不是靠在座的各位做社会管理创新,体制内的人实际上是非社会化的。

过去社会问题解决方式的核心是由社会本身去解决。村庄里面有人民调解委员会,过去调解员不是被任命的,能做调解,是因为他在社会上说话得到认可。但是现在不一样,因为人民已经不对他抱以希望了,在社会帮助中间这个功能已经断绝了。在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眼中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想要创新的,是激发社会重建联系,因为人们需要社会联系,现在薄弱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重新建立这样的联系。

二、如何去建立社会联系

我们怎么去建立联系?不联系人们之间就很难产生交情。人们只要建立联系,哪怕是负面的都可以变成正面的。

今天我们这个现场是一个动员的现场,但是我们动员的方式太旧。动员要根据人们心理,做大家所希望做的事,从中间建立连接。那些语言、那些口号、那些标语是建立连接的,不应该用书面语言,因为动员是人和人之间很直接的交往模式,但是我们领导一来,一念稿子,全是书面语言,这不可能起动员作用。

1、通过公益使人们互相连接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公益可以做。大学里面,学化学的人就可以补化学课,学法律的人可以普法。我们甚至可以让民工的小孩、城里的小孩交换东西,各自找到一些不一样的乐趣。公益可以非常广,很多人认为公益的目标是为他人做好事,其实公益是有多功能。公益活动可以使得人们之间互相连接,在美国,有24%的青年是通过公益活动找到对象的。另外,我们与在公益当中认识的人,并不只是做公益,还可以做其他的事。这是我们需要在今天解决的第一步,让人们互相连接。

2、用人们关心的议题凝聚人

如果没有微博的话,今天很多坏事还不容易被发现,微博是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当你看到一条微博,其他人转发的时候你就敢转发,这就是连接产生的力量。所以,我们在社会动员建设当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社会建设起来,社会建设起来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社会联系。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发展很多的工作方式,去把大家联系起来。像黑苹果发展里面有一项活动叫做闪聚,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起来不认识的年轻人,一起探讨一个主题,或者探讨一下做点公益活动,或对于感兴趣的问题采取一些社会行动。人们是因为主题而去聚集的,比如说我就关心剩男剩女的事,你的主题是怎么样不被剩下,剩男剩女就来了。不同的主题凝聚不同的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或者是关心所谓自己的议题。

我们要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在群众关心的很多问题找出优先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求有施政优先度,第一我们知道我们青年关心什么样的问题,第二在青年关心的问题当中,哪些问题是在他们看来更为重要和紧急的,以及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更有可能去帮助他们解决的。

三、如何做社会动员

1、社会动员的模式

    下面我们讲讲社会动员的模式。我们分三种人,一种人就是叫原子化人的生存状态,人在地域上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是薄弱的。通过某一些动员化,使得人参加某些活动、某组织,这个时候就变成了这一种叫动员化的状态,像今天来到现场的只是叫动员化的状态。在动员中间,慢慢就会出现一些人,就是一百个人中间的前一个和四五个,这些人他内心想干事,比如说有的很爱支教,有的很爱搞环保,有的就觉得是关心其他人家的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议题,这些东西慢慢折腾,就会折腾出来。

我曾经在台湾碰到一些专门去伺候90岁以上老人的义工,人家那种对老人的关爱之心,真的非常感动,这不是组织开启的,人家就是爱做这个事的。这个世界真的是公平的,它讲响应,只要出一个事情,就有一定有爱这个事情的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他发现出来,他首先把事情先搞的七七八八的,然后还有一些东西真的很重要,但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再用公权力和公共资源政府资源加以解决,这是我们的动员。

2、怎样去动员

那我们要怎样去做动员呢?首先要搞清楚这些人关心什么。所以要有这个探寻意识,要尊重我们的发展对象,了解帮助对象他的意愿,了解他内心需要是什么,然后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主题出来,我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商讨去解决,这是我们可以来设计的。你的第一次举动决定以后还有没有人跟你合作。第一次完了以后,持续参加的人都是积极分子,到第二次再做活动,就变成他帮你去宣传,形成体验以后,就开始有更多的积极分子。

3、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区别

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干的大部分事情社会学的教授不能告诉你们,社会学有很重要的理论,社会是内生发展,他是反对外生的,社会工作不一样,我们去启动他,触摸他他才有感觉,有感觉了后面就有互动,所以它是讲究外生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流派,社会学告诉你那是什么,不能告诉你干什么。社会工作可以告诉你下一步可以干什么,但是不见得说得清楚这是什么。

社会动员,实际上是社会工作的原理,不是社会学的原理。外生时会产生积极分子,开始的时候,我们帮他干,目的是通过帮助的过程在中间发展出一些人来。

4、发展参与式的社会公益

我们定了一些如何能够吸引人家参加的指标。比如说在微博上发起活动通知是非常讲究的,你应该发多少次?微博的活跃度是不同的,上午十点钟,下午四点钟,晚上八点半,非常重要,这三个时间点看的人最多。

社会动员的本质不是我强迫你做什么,而是要发现本来就属于那种爱参加的人。只要我们能够开启第一次,第一次中间所产生的积极分子,在第二次他就变成了很积极,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组织。所以我们在社会很多方面要做一些介入,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的评估,评估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很多人过去没有经验,他在做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行动研究,帮助他们不断完善。

像我们YES(黑苹果)最主要的是两个方向:一是让更多的年轻人介入到公益当中;另外一个很重要,是我们创造了很多模式,让更多的人去拷贝。我觉得团组织也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不是我们包办,而应该把有些项目启动起来,让更多的积极分子去做。在很多时候,我们会相信普通人中间隐藏着巨大解决问题的能量。我们的社会公益,他必须是参与式的,这会让自己产生责任。

三、社会管理创新源自城市背景发生的变化

我们今天的体制比社会发展的慢,我们体制中间的说话方式,都跟十五年前、二十年前差不多,我们以领导的方式来说话、做事是没有进步的,而社会变得更新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青年权力在城市中的崛起

现在的年轻人跟以前的是不一样的,尽管现在80后、90后还没有掌握大权,但是在家里,80后、90后是掌握大权的,他掌握话语权、实际财务权。流行文化标准也是往小孩那边去的,不仅这样,网络上是年轻人掌握主导的,工作场所中间现在正在发生变化,体制外的组织中间,文化在发生改变,就是年轻人更有影响力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在机关里面干了5年的80后和在机关外待的80后,最后一看俩品种,为什么?你说话的方式、语言的方式、对问题的反应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机关里,80后本来是挺有个性的,但80后必须听60后的,60后得听50后的,50后得听40后的。你知道的40后一般不知道,问题在于你知道的不算,他知道的算。在社会上不一样,社会上我们通常交互活动的,所以机关就会跟现在社会拉开了距离。当年轻权利崛起了,和机关的老年化中间会产生裂痕。你掌控统治方式,统治对象跟你两个型号对不上的时候,就会产生问题。

2、城市的移民化

社会正在快速的移民化。一个地方移民化程度的高低,会带来不一样的要求。移民的特点就是大家带来不同的文化之后,大家的见识就会比较多。从正面的角度来说,要吸收各地人们带来的文化上的优势。但是重要的是在于,我对你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可,而且认可的方法是以一个社会组织的形态出现,所以今天在上海包括深圳有很多各地的商会,他就是社会组织的另外一个层面。我觉得中山也可以在青年商会当中扎根。在移民中间给我们带来很多文化上的资源和其他方面的资源,让我们来使用。

3、数字深化

第三个变化,就是人变成数字了,这是一个新媒体。数字人跟以往的非数字人是不一样的,非数字的人特点就是他的反应一般都比较慢,数字人的特点,通过数字化,能够把自己表现出来,或者人家表现的,传递给你,这种传递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其实今天对于各位来说,微博是一种社会动员的方法。所以我希望大家作为一个团干部要变得更加的互动,因为数字的本身就是使得互动变得非常容易,而且互动变得非常多元化。

4、新公共空间的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的时候,今天的80后、90后真正的强项,不是线下是线上,把线上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人们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当人们变的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认识,其实我们需要更加丰富的生活。美国年轻人32%是从学校当中找对象,25%都是在公共空间里面找对象,公共空间找对象有什么好处?一对多,或者是多对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像我们过去团组织,什么叫好的团干部?带领我们跳舞的干部就是团的好干部,那么跳舞就是公共活动啊。我们今天的团干部干了太多的公家活动,但是太少公共活动。你有什么公共技能跟大家在一起的?我们说,什么叫公共空间?四个公,发展更多的公共场所,有公共的活动,成为公共活动中间的公共人物,帮助大家凝聚公共意识。当有这四个公共的时候,一个地方的公共意识就会发展。我们说一个青年,他有没有活动的场所,有没有社会服务或者是其他一些娱乐的活动?他们中间有没有领头的人物以及他们是不是对很多问题有共识,或者虽然没有共识,但是他们之间是经常交流意见的。这是我们说的公共空间的发展。

5、当代艺术的民主化

新认识方式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当代艺术。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尤其在座团的干部,要对当代艺术认识提高到非常好的水平,当代艺术或者后现代艺术的形成,跟公共意识本身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公共意识告诉你,任何的事物都可以有很多答案。当代艺术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创新模式,就是他告诉我们,原来还可以这样画,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大家知道年轻人天然的特性是什么?他喜欢新颖的,他喜爱新的知识,他爱活动,他要去探索,所以当代艺术更代表了年轻人的特性,就是色彩、线条、板块、规模、结构,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跟我们脑子当中那个标准的答案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6、绿色社区生活

我们今天对绿色的需要越来越厉害了,这是一个新的意识,有些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前就有,甚至更严重,但是我们现在敏感了。

比如说美国最大的环保组织,他是由一个意大利妇女发起的,这个组织发展起来以后,推动了很多环保运动和环保项目,这是一种社会管理的模式,它是社会在管理,不是政府来管理,它不仅不需要政府给钱,还影响到政府,因为任何一位总统想要被称为环保总统,这个组织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看到社会不仅能够自我管理,还能制约一些公共权利滥用的现象。德克萨斯州一个公益组织叫看家狗,专门去看政府的预算帐本。你一旦处在公共的监督之下,就不一样,所以这叫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着你,不是你管着社会,当然我们说社会也有负面的东西,有时候社会也有一部分不良的情绪。它是一个互动管理模式,本质上是权力的制约,社会上有相当的制约权力,当然公家也要用某种方法来制约社会中间某一些威胁到更多人利益的一些行为。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朝向

现在汪洋书记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方向,更接近发挥社会活力的方向,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在社会恢复社会活力的基础上,发展社会服务的机能,不是简单的官和民,而应该有更多的中间层社会组织。

1、建设中层社会,加强普通社会成员社会行动能力

中间层的社会组织,很多方面都是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比如专业社会精神,将来我们的社会,大家会变得更单功能,把资金纳入专业组织来处理,吃饭叫外卖,越来越多的事找他人服务,这就会产生越来越多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阶层就会兴起,是用专业的方法消除潜在的隐患,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2、建设有公信力的社会组织,支持社会服务职能

第二个方面,要加强现在公共组织的公信力,这是对工青妇团这类组织来说的。共青团,在社会中间既要参加排队,同时又要有能力建设更好的社会联系。一个共青团干部,当然要听从领导,领导非常重视的,要总结经验和方法。但是通过发展外围组织,来搞好群众这部分的事,这不就很好吗?所以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使得我们的组织更加有活力。

3、推动公益组织发展,建立社会服务的有生力量

从本质上说最重要的是丰富社会服务,要发展和引导更多的公益组织。现在中山有这样的想法,未来要产生更多的公益组织,但怎么产生呢?难道发一个通知,就发展出来了吗?我们要做好社会动员,激发更多的社会基础建设,成为我们产生新公益组织的基础。

4、以透明的管理,建立信息更对称的政策对话模式

如果我们站在政府的角度,共青团有更多的青年组织联系群众,所以就有可能把公众的意见传递给公家,而政府要学会把公共决策更多地建立在听取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会遇到很大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钱的问题。

5、从参与式预算开始,推动基层社区服务上新台阶

站在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管政府的关键实际上是管政府的钱袋子,政府玩猫腻的关键是玩钱袋子。这说明今天看钱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活动。另外一个方面,还有很积极的方式,希望政府预算里面考虑公益项目的发展。现在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实施试点参与性预算,就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让老百姓有人参与。但是老百姓不懂怎么提意见?既然青年公益组织中间有人学会计出身,人家就愿意干,这个就是专业的公益发展。

6、创新公共外包模式,建设规模适中、权限适度的政府型服务

将来我们公益组织发展起来,有更多的活可以采购公益组织的服务。今天广东正在发展采购公益组织的工作,但是比较勉强的是公益组织本身还不够成熟,采购流程目前可能还不够透明。所以现在发展公益组织非常重要,有了公益组织采购和外包才有对象。当我们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掘出来,我们将一些必要的事情都可以外包给社会组织。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

发挥社会潜力,推动自我管理,丰富社会服务,建设公民社会

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发挥社会自己的潜力,推动社会的自我管理,在此基础上,一些逼不得已的东西,才交给公家管理。每个专业领域有至少三个以上不错的公益组织在活跃,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的领域里面都有比较专业的社会服务,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社会服务链条,这个服务网络会比政府服务还丰富。借助外面的力量,同时发挥自己的潜力,建立内外有紧密联系的,内部非常有活力的,又非常善于学习的,这样一种新型的社会,对我们共青团的组织非常重要。之所以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没有担当社会自治组织,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把年轻人的潜力和能力充分的调动起来。年轻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贵在创造,所以年轻人叫做积极启动者,老人叫做积极支持者,年轻人站在前线,社区会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东西。

作为一个共青团组织社会创新的综合试点单位,不仅仅是在团系统内创造新模式,更重要的是在中山社会层面中间,挖掘年轻人的潜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青少年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团组织恰恰站在社会管理创新最关键的位置上。

蔡禾:社会管理创新与共青团工作转型 

    8月7日下午,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蔡禾教授莅临中山,就《社会管理创新与共青团工作转型》专题讲座,并受邀担任第9位中山市共青团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市青少年导师)。蔡禾教授讲座主要内容如下:

一、计划体制下的共青团

    中国的社会管理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社会管理分两大类型:一类叫统治,一类叫治理。中国正在从社会管理统治类型向治理类型转变。在这个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来谈团的工作。

    首先,在计划体制下,团的角色是党的助手,党的助手的角色在实践层面上就是单位的助手,团本身不具备独立于单位体制的资源获取能力和组织体系。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组织的动员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来自于单位跟个人之间的庇护关系,我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单位,我当然要服从这个单位,我没有什么选择的,任何一个人,你要发展,你必须依赖单位的体制,这种庇护和依赖关系,实际上是团吸引年轻人,动员年轻人的一个体制的基础,这是在计划体制里面我们应该看到的。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共青团

    在市场体制下,团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我们分开来看。先讲体制外的单位,就是非公有制的单位,毫无疑问对于非公有制单位来讲,团失去了制度性安排和资源获取的保障。我这个单位是不是非得要有团支部并没有一个法律去规定、一个制度去保障。因为没有这个保障,你也没有资源获取的保障。在一个公有制单位里面,你必须安排一定的经费给团的活动,因为有党委在,有上级的团委对你下级的考核在,可是在一个非体制单位里面,这个没有保障。

    那么在体制内单位又如何?由于政府对单位行政干预力量的下降,单位和员工的关系也从原来的庇护和依赖转向了单一的契约关系,大家根据合约来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方面,员工和单位变成契约关系了,而单位跟政府之间,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力也在下降,这两点必然导致什么呢?团在体制内的基层单位里面资源获得能力也在下降,对青年人的吸引和动员能力也是在下降,这是必须看到的一个基本变化。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市场体制的变化,会导致国家和社会的相对分离。过去国家垄断社会,今天社会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们在单位之外追求利益和实现自我的领域。单位对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谋职的领域。在单位外,人们可能更多的把自己特别是超过生存发展的愿望,放在更大的社会领域去追求,就是人们的追求开始跨越单位了。在这样一个变化下,很重要的一点是,团的工作,如果不能面向社会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还局限在单位里面,恐怕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社会领域拓展自己的空间,在社会领域里面去扮演党和政府的助手,团可能很难有大的作为。这是当今这个体制的变化对团的影响。

三、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共青团开展了大量的社会领域的活动,但似乎得到的认同并不算高,为什么?

    第一,我们要看团的性质的差别。团是严格受年龄限制的,到了年龄就得走,不是一个终身的职业,团干实际上是以“干部后备队”来定位自己工作。每个团干都可能会去组织很多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对于团干来讲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在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他追求的是在干部科层体制内向上流动。每个团干可能在自己工作期间都非常的努力,想去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去证明自己,也许他都想创新,但他不一定能留下对这个组织来讲稳定的东西,过去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一定是流水的兵,但是问题是打没打造一个铁打的营盘呢?恐怕今天我们这个营盘未必那么稳定。

    第二,团在社会领域的活动多种多样,但是没有办法扎根社会,我们始终是在单位体制下做的。长期以来我们是在单位的空间里面去发展自己的组织,发展自己的体系,去寻求自己的证明。但是,当今天国家和社会开始分离的时候,我们怎么在社会里面找到一个扎根的东西呢?我们在单位里是扎根了,可是我们在社会里面没有扎根、没有抓手的时候,就不能形成一批稳定的持久开展活动的组织或者机构,团的干部也没有办法培养出一批有公共精神,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趋向的队伍。所以我们团的干部确实干了很多的活动,比如说每年会去学雷锋、会到老人院去访问、到孩子那里去关照,等等,但是所有做活动的人没有人想到说要把老人的关注作为自己的职业,对孩子的关注作为职业。那么当活动做完以后,就没有留下一个扎根的东西,没有留下一支有职业化趋向、有专业化精神的队伍。这是我们计划体制下导致的,当我们转向市场体制,当国家和社会开始分离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和核心问题,这也许就是我们将来要发展的。

    第三,志愿者组织接受团的管理,我们掌握了大量志愿者人力资源,但是他们的活动还没有找到一个和社会建设中不断成长的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以这个团的志愿组织给人的感觉,往往成了各种活动的一个“别动队”。搞什么活动就调志愿者去,今天有什么活动就调动一帮志愿者去,明天有一帮活动再调动志愿者到那儿去,他们做了很多,但是他们不能有机的结合。这导致我们的社会建设将来的成本会提高。我们有很多社会组织,但结合程度很好的并不多。我们有大量的志愿者,我们做了很多的活动,但是没有一个根让他们落下去,他们的自我实现未必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而我们的社会建设,需要人工,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志愿者群体,必须去雇专业的雇员,这是一个职业,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我觉得这三点可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必须要看到的。

四、几点建议

(一)面对今天的发展,团的社会工作转型应该设法去建构一个以团组织本身为主导的,但一定是多元组织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一个组织网络。

所谓多元主体,不仅有体制内的组织,还应该有体制外的组织,也可以有体制内外合作的组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多元的:可以是经济纽带,因为团组织的地位相对来讲,在资源的动员能力上比别人强,比如我们通过购买服务,通过资助一些项目能得到发展;还可以是人力资源纽带,别的组织有机构有专业化,但是志愿者不发达,我们就可以通过志愿者来和他结合;还可以作为服务信息的纽带。在这三个方面共青团具有优势,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跟他们形成自己的联系,构成以团组织为核心的或者为主导的,这样的组织网络很重要。靠我们团单打独斗,资源有限。我们一定要看到社会的创造力和活跃程度,他们一定是有创造力、有职业化、有专业化的一批人,我们跟他结合其实是能提高我们自己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我们的公共精神,因为这批人他们从来不追求我在什么体系上向上发展,但毕竟团的干部,他要追求发展,你不能不让他追求发展,这种结合我觉得是一个值得考虑的。

    其次,是服务目标。一讲到服务目标,青年人是最活跃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服务。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共青团还是应该以涉及青少年贫困、身心健康、教育、就业等基本民生为主体开展活动,不是说别的不能搞,毕竟中国处在一个发展中阶段,民生仍然是咱们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建设的首要领域就是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所以,团的活动,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首先用在这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民生领域去,一定要以一些可持续建设的服务目标为主旨,兼顾多元发展的服务目标。   

 再次,就是一定要多层次,也就是在城市区、街、单位服务供给是不一样的。他可以有综合的服务组织,也可以有专项的服务组织,比如说在广州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工机构,但是你去看国外,可能最大量的是专项化的服务机构: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有专门针对老人的,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有专门针对移民的,所以建立这样一个服务的体系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也可以“项目服务”的方式,也可以用“岗位服务”的方式。其实所谓社会建设就是你要提供一些公共产品,跟社会服务相关的公共产品,我们应该根据这个产品来设计我们用什么方式,什么形式来提供服务。比如说从团市委的角度,我作为一个全市层面都需要供给的一个东西,那你要供给的是什么?但是在一个街区层面,他一定是个性化的,而在市的层面,他一定是普遍化的,或者说这个服务产品他应该具有一个均等化服务供给的要求,既然是均等化的,可能相对来讲他的个性化一定是不强的,但是当我们到了街区层面,他肯定应该是非常个性化的,由市的团委去定标准,这样的话工作才能有特色。

(二)既然要建立一个组织网络,共青团的工作在观念上一定要有一个转变,就是我们在推动青年工作的事业发展上,套用1980年代的一句话“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年龄大一点的同志可能知道,八十年代争夺人才,就是说你调到我这个单位才行,因为那个时候发展,特别是像中山这个地方,乡镇企业要发展,国有企业要发展,要挖人才,可是当时国有企业很多人,他不想离开国有企业的背景,他有一些愿意来这儿挣一份钱做一份服务,原来说你不调来就不行,最后转变观念,广东当时提出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的关系在不在这儿不重要,只要你服务我这个地方。我觉得今天可以把这个观点拿到社会发展的领域,对团的工作来讲,也有一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什么意思?很多的NGO组织不是我团的一个部门,但是我觉得只要他的服务是推动青年工作发展的,就应该就把他视为自己应该去团结联合的,应该成为自己组织网络中的一份子,不要老想着我这个钱要办一个机构,将来好像说起来是我办的一个机构,我自己独立建的一个机构。坦率的来讲,建机构是要花钱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建一个机构,一笔钱只能做这一件事,可是我用资助的办法、合作的办法,我可能培养出五个机构,就是我刚才讲到的,我单独办一个青少年中心很难,我完全可以像广州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我跟他合作办青少年服务项目,这个花费会大大降低,又不要你租厂房,又不要租场地,又不要你投设备,但是活动上去了。要有这样的观念去推动发展,恐怕才能真正的在整个的社会领域里面,建立自己的联系。   

(三)要想办法提升团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要做社会服务要提供公共产品,首先得要有资源,这个资源当然一定跟钱是相关的,我们团有青年志愿者可能不缺什么人力资源,但是经济的能力是需要的。应该想办法去形成稳定多样的资源获取渠道。过去我们依附于单位,靠单位给钱,这个东西在今天不太牢靠了。但我们今天的服务又是面向社会的,有很多可能不会面向单位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提升资源获取能力?全世界NGO组织,第一个本领是看你能不能想办法募捐到钱,你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这个募款的能力,所以这应该是团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当然这个渠道可以多样,可以是体制内的拨款,可以去竞争政府的项目,也可以想办法从基金会去获取。我知道最近妇联就从香港的基金会募集到了一千万,专门的一个项目。同样,打造服务以青年发展为目标的基金会,也是我们团组织应该去考虑。怎么来打造,就是说想办法推动一些基金会的建设,或者从基金会去获取能力。

(四)尽管我刚才讲体制内能力越来越弱了,但还是要想办法去发觉体制内的优势。胡锦涛同志在讲社会建设里面专门谈到,要加强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会看到社会建设的发展,出现一个很重要的现状,强调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所谓社会责任意识是什么呢?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除了要对你的股东、对你的董事会负责,你还应该对你的雇员,对你所在的社区和社会负责。在发达国家,一个企事业单位能不能获得好的信誉,不仅仅在于它的产品,很重要的就是他在所在社区和社会有没有一个好的形象,这个形象是通过他的社会责任彰显出来的。我相信这点在中国未来二三十年里面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团组织发掘体制内的优势,怎么样积极地去促进你所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你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呢?你要成为机关事业单位践行社会责任的组织载体。

 前一段时间市里面开会谈到,我们对青少年怎么教育服务。广州有那么多的中专和大学,一个大学的团组织和一个社区,一个街道建立一个合作伙伴关系,你就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在那个地方,这个事情对广州的大学来讲真的不是很难的,对很多的大专也不是很难的,你在哪个社区你就有责任服务社区。每个大学都有很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也在做服务、做家教,一个学校只要服务一个单位就起来了,那团就做践行者。学校有这个责任,就像我们今天很多单位,你要扶贫,共青团来做这个践行者,所以怎么去发觉体制内单位的优势,仍然是需要我们去做的。

要做到这一点,有两点要做到:一是,在单位内,我们应该把团的工作和服务,覆盖到所有的群体。不要一想到社会管理马上做一个项目,单位内本身就是社会服务的一个对象,比如说我常常讲外来人口,外来工,他们的青少年,现在是一个隔离的管理,一谈青少年就要建起外来工的服务等等,其实中山大学有很多农民工,可是中山大学团组织搞活动的时候从来不会想起把外来工喊上,如果我们把工青妇所有的工作都服务到这些对象,我工会要搞活动,外来工也来了,妇联要搞活动这些流动人口的妇女也来了,这本身就是在供给一个公共产品,这个本身就在做一个社会融合的工作,这些人可能今天很难把户口迁来,可是他至少有一个感觉,你没有歧视我,当我们为所有面向外来的人都找一个组织“外来工”,你在有意识地让他认同跟你隔离,我跟你是不一样的,你提供了服务,可是你却强化了他跟本地人不一样,所以我觉得第一点,我们首先把已有的工作覆盖到所有的群体。今天社会高度分化,我们的服务应该是对所有群体承担一个公平的责任,这个本身就是在做社会建设。第二点,在单位外我们应该把团的工作和服务,与单位践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从服务于你所在的社区,你所在的行业开始,我们不需要好高骛远,服务你所在社区、你所在的行业就可以了。

最后我想讲一下“枢纽型组织”。“枢纽型组织”既不是靠政府指令能够存在的,也不是通过自我授权能够存在的,什么才是枢纽?枢纽是指那些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组织具有资源上的调配作用、业务上的引领作用、服务上的骨干作用的大型组织。前一段时间工会建了一个职工类社会组织联合会,说这是枢纽组织,我说那么多社会组织服务于职工,人家干嘛非要到你这个组织里来呢?所有的职工类社会组织,他独立登记,是独立的,你有什么权力去管他?枢纽组织靠什么呢?靠你在资源上能够起一个调配作用,业务上你有引领作用,业务上你有标杆,你做得好,服务上你是主干,当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是枢纽,你做不到这一点,你自我授权也没用,因为他独立的法人地位决定了他和你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更何况枢纽组织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垄断的。所以汪洋书记在跟妇联的讲话里讲到,你得到社会领域去竞争获得枢纽型,不是我让你变成枢纽。

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有一个观念要变,枢纽组织意味着什么?团的组织和个人的组织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不要一想到就是我领导你。要通过自身在资源信息知识等等领域的优势,去联络,去扶持,去帮助,去团结社会上的各种组织,这样你才可能成为枢纽组织。其实我们想想,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走到今天是一个什么路子?我们经济改革中央走的是抓大方向,国有企业在民生的关键领域占主导地位,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种民营企业。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们换个想法,社会领域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市场,我们工青妇这些人民团体是什么?你要打造在社会领域里面的央企,当然央企有点垄断地位,社会领域里面你没有这种天然的垄断性,你不是垄断的,你运作也不能是行政化的,只有这样你才行,所以我有一个提法,团的组织在社会领域去打造自己的组织体系,这些组织的体系运作一定是社团化的,这个运作一定不要沿着我们长期以来体制内团的体制去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