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各项惠民政策,让民众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倍感温暖。 户口簿工本费、户口迁移证和准迁证工本费等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取消,每年为企业和民众减负105亿元;四川省一次性整体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和独立桥隧的收费,为民众降低出行成本10多亿元;安徽省加大了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等33项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政府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基本公共品和基础公共服务的免费提供是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而不断推进的。当资源足够充分时,惠民政策的力度自然会加大。” 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表示,随着市场供给的提高,民众对公共品的需求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各种“免费”政策的出台必将释放和引领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向完全公益性转变。 “可以预见,自2013年开始,惠民政策将会更加密集、更大力度地出台。”石磊预计,城乡基础教育不会只停留在低水平免费的基础上,而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发展为更高水平的免费教育;此外,在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住房保障、基础设施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等方面,政府也将提供更廉价的产品和服务,让普通百姓“用得起”。(新华网) |